目 录
前 言 4
第一章 中国信托业发展概况分析 30
第一节 信托业的相关概述介绍 30
一、信托的相关概述介绍 30
(一)现代信托制度的起源 30
(二)信托的概念及其比较 31
(三)信托行为的基本要素 31
(四)信托产业的运行原理 32
(五)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 33
二、信托与信托业务的分类 33
(一)营业信托与民事信托 34
(二)私益信托与公益信托 34
(三)自益信托与他益信托 34
(四)合同信托与遗嘱信托 34
(五)积极信托与消极信托 35
(六)单一信托与集合信托 35
(七)意定信托与法定信托 35
三、信托行为的经济性质 36
(一)信托行为原理分析 36
(二)信托认识误区及辨析 38
(三)信托行为的典型应用 40
四、报告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42
第二节 信托业的发展概况分析 43
一、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43
(一)恢复起步期(1979年) 43
(二)发展创新期(1980-2000) 44
(三)固本培元期(2001-2006) 44
(四)高速发展期(2007年至今) 44
二、信托业的发展特征 45
(一)信托行业业务模式 45
(二)信托产品创新实践 47
(三)信托公司股权结构 50
(四)信托公司地域分布 54
三、信托业传统业务分析 54
(一)综合经营 54
(二)信托股权投资基金 55
(三)基础设施投资 55
四、信托业创新业务分析 57
(一)企业年金业务 57
(二)公益信托业务 57
(三)本土化REITs业务 58
(四)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 59
五、信托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60
(一)中国信托业的独特本质 60
(二)信托业务基本特征分析 61
(三)信托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六、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63
第三节 信托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65
一、信托业的资产管理规模 65
(一)资产管理规模及增长情况 65
(二)按来源划分信托资产结构 65
(三)按功能划分信托资产结构 66
二、信托业的资金信托规模 67
(一)资金信托规模及增长情况 67
(二)按运用方式划分结构分析 67
(三)按投向划分资金信托结构 68
三、信托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69
(一)信托业的固有资产总额 69
(二)信托业的经营收入情况 70
(三)信托业的信托业务收入 70
(四)信托业的利润总额分析 71
(五)信托业的人均利润分析 72
第二章 中国信托业发展环境分析 73
第一节 信托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73
一、信托公司的监管改革历程 73
(一)整顿阶段(1979-2000年) 73
(二)规范阶段(2001年至今) 74
二、信托业主要政策与规划 74
(一)信托业法律法规体系 74
(二)信托业主要政策解读 75
(三)信托业政策改革建议 75
三、信托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分析 76
(一)信托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 76
(二)信托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问题 76
(三)信托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意义 78
第二节 信托业的税收制度分析 80
一、金融产品的税收制度分析 80
(一)信托产品税收的法律法规 80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税收制度 80
(三)银行理财产品的税收制度 81
(四)保险理财产品的税收制度 81
(五)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税收制度 81
(六)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的税收制度 81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信托税制借鉴 82
(一)英国信托税收制度分析 82
(二)美国信托税收制度分析 83
(三)日本信托税收制度分析 83
(四)台湾地区信托税收制度 83
(五)信托税制的比较与借鉴 84
三、中国现行法律下信托税制的困境 84
(一)困境之一:重复征税 84
(二)困境之二:信托避税 85
(三)信托课税困境之根源 85
四、完善中国信托税制的构想 86
第三节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91
一、全球制造业PMI走势分析 91
(一)全球制造业PMI走势分析 91
(二)美国制造业PMI走势分析 91
(三)日本制造业PMI走势分析 92
(四)欧洲制造业PMI走势分析 92
二、全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势 93
(一)全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 93
(二)美国非制造业PMI走势 94
(三)日本服务业的PMI走势 94
(四)欧元区服务业PMI走势 95
三、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95
(一)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95
(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分析 97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C P I 98
(四)主要国家就业结构与失业率 99
(五)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额 100
(六)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分析 101
四、国际金融环境分析 102
(一)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分析 102
(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析 103
(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104
五、国际环境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05
第四节 中国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107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07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 107
(二)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及增长 107
(三)国家外汇储备及增长情况 108
(四)人民币汇率及其变化趋势 108
(五)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 108
(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走势 109
(七)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势 109
二、国内货币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110
(一)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情况 110
(二)社会存款情况及增长情况 111
(三)社会融资规模及增长情况 112
(四)社会贷款情况及增长情况 113
(五)货币政策操作及执行情况 113
三、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展望分析 114
第三章 国外信托业发展经验借鉴 116
第一节 国外信托业的发展概况 116
一、世界信托业发展回顾 116
(一)信托业的历史由来 116
(二)信托的影响力分析 116
(三)信托业的组织结构 117
(四)信托业的国际比较 117
二、国外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119
(一)英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119
(二)美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119
(三)日本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119
三、信托业的历史形态及演变 120
(一)业务形式的历史阶段特征 120
(二)组织形式的历史阶段特征 121
第二节 国外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123
一、国外信托业务及其分类现状 123
(一)英国的信托业务及其分类 123
(二)美国的信托业务及其分类 124
(三)日本的信托业务及其分类 125
(四)德国的信托业务及其分类 125
二、国外信托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26
(一)英国信托业的发展及特点 126
(二)美国信托业的发展及特点 127
(三)日本信托业的发展及特点 128
(四)国外信托业对中国的启示 129
三、国外信托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131
(一)信托职能多元化 131
(二)信托业务国际化 131
(三)经营模式混业化 131
(四)信托品种大众化 131
(五)信托财产集中化 131
(六)信托交易电子化 131
(七)信托兼顾公益化 131
(八)养老信托趋高化 131
第三节 日本信托业发展及启示 132
一、日本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132
(一)日本信托业的初步发展 132
(二)战后日本信托业的发展 135
(三)调整期日本信托业的发展 140
二、日本信托业的发展模式 141
(一)日本信托业的监管模式 141
(二)日本信托业的业务模式 144
(三)日本信托业的组织模式 146
三、日本金融市场结构与信托业 147
(一)日本信托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147
(二)日本信托业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149
(三)日本信托业对金融市场的作用 151
四、日本信托业的作用分析 152
(一)对金融市场的促进作用 152
(二)基本职能对经济的作用 154
(三)综合职能对经济的作用 157
五、日本信托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59
第四章 中国信托业发展模式分析 163
第一节 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模式 163
一、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现状分析 163
(一)集合资金信托成立情况分析 163
(二)集合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分析 164
(三)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发展现状 165
(四)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存在问题 165
二、中小企业集合资金信托的模式 166
(一)集合资金贷款信托 166
(二)集合资金股权信托 167
(三)集合资金权益信托 168
(四)集合资金租赁信托 169
(五)其他信托融资模式 171
三、集合资金信托案例分析 172
(一)信托贷款融资方式应用 172
(二)信托股权融资方式应用 173
(三)信托权益融资方式应用 173
(四)信托租赁融资方式应用 174
第二节 银信业务合作模式分析 175
一、银信合作的现实动因分析 175
(一)内外部环境分析 175
(二)资产专用性分析 175
(三)银信比较优势分析 176
二、银行与信托合作模式分析 177
(一)银信理财合作 177
(二)银信代销合作 178
(三)银信同业合作 178
(四)资产证券化合作 179
(五)银信其它合作 179
三、银信理财业务合作发展现状 179
(一)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发展阶段 179
(二)银信理财合作模式发展沿革 180
(三)银信理财业务合作发展现状 181
(四)银信理财合作模式存在问题 183
四、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 185
(一)美国银信混业的特点 186
(二)日本银信混业的特点 186
(三)德国银信混业的特点 187
(四)国外银信混业的启示 187
第三节 家族信托的运作模式分析 189
一、家族信托的相关概述 189
(一)家族信托的起源 189
(二)家族信托的定义 189
(三)家族信托的功能 189
(四)设立家族信托的原因 190
(五)信托设立的关键要素 191
(六)家族信托的社会价值 192
二、海外家族信托的发展过程 193
(一)古罗马固定信托遗产制度 193
(二)英国开创用益制度 193
(三)美国实现信托产业化 194
(四)日本进行信托创新 194
三、海外家族信托的结构分析 194
(一)海外家族信托的总体分类 194
(二)海外家族信托的总体框架 195
四、海外家族信托的运作模式及案例 195
(一)海外家族信托的运作模式 195
(二)沃尔玛家族信托案例分析 196
(三)普利兹克家族信托案例分析 197
五、中国家族信托的治理结构探析 198
(一)家族信托的基本架构分析 198
(二)家族信托治理的角色设置 198
(三)家族信托的决策机制分析 199
六、中国开展家族信托的相关建议 200
第四节 信托产品基金化发展模式分析 203
一、信托产品基金化的相关概述 203
(一)信托产品基金化的概念 203
(二)信托产品基金化的特点 203
二、国内信托产品基金化发展状况 204
(一)基金化信托产品的发展现状 204
(二)信托产品基金化存在的问题 208
三、国外信托基金的发展模式分析 208
(一)美国产业投资基金 209
(二)日本产业投资基金 210
(三)欧洲产业投资基金 210
(四)新兴国家产业投资基金 211
四、信托产品基金化的可行模式分析 212
(一)信托基金发展面临的制度体系 212
(二)信托基金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 212
(三)信托产品基金化发展模式探讨 213
五、中国信托产品基金化发展的建议 216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信托发展分析 218
第一节 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状况 218
一、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情况分析 218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及增长 218
(二)房屋施工面积及其增长情况 219
(三)房屋竣工面积及其增长情况 219
(四)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长情况 219
二、中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历程 220
(一)第一阶段:摸索阶段 220
(二)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221
(三)第三阶段:停滞不前 221
(四)第四阶段:飞速发展 221
(五)第五阶段:震荡前行 222
三、中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状况 222
(一)房地产信托的发展现状 222
(二)房地产信托的基本特点 222
(三)房地产信托的主要功能 223
(四)房地产信托的资金运用 224
(五)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控制 225
四、中国房地产信托的运作模式 225
(一)贷款型信托融资模式 225
(二)股权型信托融资模式 226
(三)混合型信托融资模式 227
(四)权益型信托融资模式 228
五、中美房地产信托发展的比较 228
(一)美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历程 228
(二)美国房地产信托的特点分析 229
(三)中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比较 230
(四)中美房地产信托法律的比较 230
(五)中国房地产信托优劣势分析 231
(六)美国房地产信托的经验借鉴 233
六、中国房地产信托的功能创新 234
(一)基于安全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234
(二)基于收益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235
(三)基于流动性的信托产品创新 236
七、中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对策 237
第二节 中国REITS的发展状况 240
一、REITs的相关概述 240
(一)REITs的概念 240
(二)REITs的特征 240
(三)REITs的类别 241
二、REITs的运作方式 242
(一)REITs的当事人 242
(二)REITs组织架构 242
(三)REITs运作流程 243
三、REITs发展的必要性 244
(一)拓宽融资渠道 244
(二)满足投资需求 244
(三)促进行业发展 244
四、REITs的发展现状 245
(一)房地产信托规模分析 245
(二)香港开放REITs的影响 246
(三)国际REITs的迅速崛起 247
(四)中国REITs存在的问题 247
五、中国REITs的发展模式 248
(一)地产公司上市模式 248
(二)封闭式契约型模式 248
(三)可选模式比较分析 248
六、促进REITs发展的对策 249
(一)REITs成功案例分析 249
(二)REITs失败案例分析 250
(三)促进REITs发展的对策 250
第三节 国外REITS经验与启示 253
一、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253
(一)美国REITs的发展概况 253
(二)美国REITs的运营方式 254
(三)美国REITs的组织构架 255
(四)美国REITs的发展特征 257
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258
(一)日本REITs的发展概况 258
(二)日本REITs的主要类型 258
(三)日本REITs的运营模式 258
三、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259
(一)新加坡REITs发展概况 259
(二)新加坡REITs主要类型 259
(三)新加坡REITs典型构架 260
四、国际REITs的比较与启示 260
(一)国际REITs的比较分析 260
(二)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61
第六章 中国信托业细分市场分析 263
第一节 农村土地信托 263
一、土地信托的相关概念 263
(一)土地流转的概念 263
(二)土地信托的概念 263
(三)土地信托与流转的共性 265
二、中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现状 267
(一)中国农地流转制度的演变 267
(二)中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270
(三)中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模式 272
(四)传统流转与信托流转对比 274
(五)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 277
三、构建农村土地信托制度分析 278
(一)构建农地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278
(二)构建农地信托制度的可行性 282
(三)构建土地信托流转注意问题 283
四、国外土地信托的经验与启示 285
(一)国外土地信托制度实现的基础 285
(二)国外土地信托的目的与功能 286
(三)国外土地信托中的公私关系 286
(四)国外土地信托的运作模式 286
五、农村土地信托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287
(一)绍兴"农村土地信托"模式 287
(二)浏阳"农村土地信托"模式 288
(三)日本"土地信托模式"模式 290
(四)美国"土地信托模式"模式 290
(五)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信托模式 291
第二节 基础设施信托 293
一、基础设施信托融资的运用模式 293
(一)债权模式 293
(二)股权模式 293
(三)夹层模式 293
(四)融资租赁模式 293
(五)"银信政"合作模式 294
(六)特定资产收益权模式 294
二、基础设施信托的机遇及挑战 294
(一)基础设施信托面临的机遇 294
(二)基础设施信托面临的挑战 295
第三节 农业信托 298
一、农业信托的相关概述 298
(一)农业信托的涵义 298
(二)农业信托的融资特点 298
(三)农业信托的金融功能 298
(四)农业信托融资模式分类 299
二、农业信托融资的SWOT分析 300
(一)农业信托的优势分析 300
(二)农业信托的劣势分析 302
(三)农业信托的机会分析 303
(四)农业信托的威胁分析 304
(五)农业信托SWOT矩阵分析 304
三、农业信托直接融资模式分析 305
(一)农业受益权出让信托融资模式 305
(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融资模式 306
(三)农业债权信托融资模式 308
(四)农业股权信托融资模式 310
(五)农业贷款信托融资模式 311
四、农业信托的间接融资模式分析 313
(一)政府+信托+小贷+农业融资主体的融资模式 313
(二)粮食信托+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户的融资模式 316
(三)固定资产收益权信托+农民资金互助社+农户 318
第七章 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情况 320
第一节 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概况 320
一、两级财政博弈的历史沿革 320
(一)财政包干制度(1978-1993) 320
(二)财政包干制下地方政府行为 322
(三)分税制改革(1994年-至今) 323
(四)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324
二、政府融资的现实必要性分析 325
(一)财政体制决定融资存在必要性 325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326
(三)协调区域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 326
(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 326
(五)国外地方政府的融资经验借鉴 327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本概况 327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 327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阶段 328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原因 330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款来源 331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331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规模 331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区域分布 332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状况 332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332
五、地方融资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334
第二节 政府性债务规模及结构分析 339
一、中央政府性债务情况分析 339
(一)中央财政债务情况分析 339
(二)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债务 339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分析 340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40
(二)地方各级政府性债务规模 340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借主体 340
(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 341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支出投向 342
(六)地方政府性债务未来偿债 342
三、全国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343
(一)全国政府性债务总负债率 343
(二)政府外债与GDP的比率 343
(三)全国政府性债务总债务率 343
(四)政府性债务的逾期债务率 344
四、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44
(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较快 344
(二)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344
(三)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较高 344
(四)部分地方违规使用债务资金 344
五、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344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344
(二)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不断强化 345
(三)政府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增强 345
第三节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 346
一、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346
(一)BOT模式 346
(二)TOT模式 346
(三)PPP模式 346
(四)PFI模式 346
(五)ABS模式 347
二、政策性产业扶持基金模式 347
(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347
(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348
三、农业产业投资公司运行模式 348
第四节 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模式比较 349
一、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模式 349
(一)"打捆贷款"模式 349
(二)"财政垫付"模式 349
(三)"特许经营"模式 350
(四)"银信政"模式 350
二、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比较 351
(一)融资平台的融资模式比较 351
(二)平台的资金平衡模式比较 351
(三)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经验 352
三、融资平台组织及管控模式比较 353
(一)上海城投组织与管控模式 353
(二)重庆城投组织与管控模式 353
(三)北京城投组织与管控模式 353
四、省级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3
(一)浙江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3
(二)四川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4
(三)河南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4
(四)福建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4
(五)云南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4
(六)湖北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5
(七)湖南省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5
五、市级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5
(一)北京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5
(二)上海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6
(三)重庆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7
(四)天津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7
(五)武汉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7
(六)昆明市融资平台的运营模式 358
第五节 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情况 359
一、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情况分析 359
(一)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规模 359
(二)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存量规模 360
(三)政府融资平台募集资金用途 360
二、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主体分析 361
(一)发行主体区域分布情况 361
(二)发行主体行政级别分布 363
(三)发行主体的业务职能分类 363
三、发行主体及债项的信用等级分布 363
(一)发行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评级结果 364
(二)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信用等级迁移情况 365
(三)投资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评级结果 366
四、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未来展望 366
(一)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增信措施分析 366
(二)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到期时间分布 367
(三)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未来展望 368
第八章 中国信托业区域市场分析 371
第一节 直辖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分析 371
一、北京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71
(一)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371
(二)北京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372
(三)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372
(四)北京市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73
(五)北京市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376
(六)北京市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376
(七)北京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77
二、上海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77
(一)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377
(二)上海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378
(三)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378
(四)上海市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79
(五)上海市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382
(六)上海市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382
(七)上海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83
三、天津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83
(一)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383
(二)天津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383
(三)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384
(四)天津市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84
(五)天津市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388
(六)天津市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388
(七)天津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88
四、重庆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88
(一)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388
(二)重庆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389
(三)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390
(四)重庆市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90
(五)重庆市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393
(六)重庆市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394
(七)重庆市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94
第二节 各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分析 395
一、江苏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395
(一)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395
(二)江苏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396
(三)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396
(四)江苏省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397
(五)江苏省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400
(六)江苏省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400
(七)江苏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01
二、浙江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01
(一)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401
(二)浙江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402
(三)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402
(四)浙江省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403
(五)浙江省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406
(六)浙江省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406
(七)浙江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06
三、广东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06
(一)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406
(二)广东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407
(三)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408
(四)广东省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408
(五)广东省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411
(六)广东省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412
(七)广东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12
四、安徽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12
(一)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412
(二)安徽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413
(三)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 413
(四)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 414
(五)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负担情况 417
(六)安徽省信托业市场竞争分析 417
(七)安徽省信托业市场前景展望 418
第九章 中国信托业领先企业分析 419
一、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19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419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419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19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20
(五)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20
(六)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421
(七)企业信托资产分析 422
(八)企业信托项目分析 423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424
(十)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425
二、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25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425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425
(三)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426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27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27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28
(七)企业信托资产分析 428
(八)企业信托项目分析 429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431
(十)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431
三、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431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431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432
(三)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432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33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34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34
(七)企业信托资产分析 435
(八)企业信托项目分析 436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437
(十)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438
四、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438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438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438
(三)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438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40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41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41
(七)企业信托资产分析 441
(八)企业信托项目分析 442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444
(十)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444
五、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444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444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444
(三)企业经营业务分析 445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446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46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447
(七)企业信托资产分析 447
(八)企业信托项目分析 448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450
(十)企业战略规划分析 450
第十章 中国信托业未来前景展望 451
第一节 信托业的风险与管理分析 451
一、信托公司的主要风险来源 451
(一)经营风险 451
(二)市场风险 451
(三)信用风险 451
(四)舆情风险 451
(五)流动性风险 451
(六)政策性风险 452
二、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 452
(一)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452
(二)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机制 453
(三)信托计划风险管理技术 454
三、基于业务类型的风险缓释机制 457
(一)信托公司风险缓释机制介绍 457
(二)融资类信托业务风险缓释机制 458
(三)投资类信托业务风险缓释机制 460
(四)事务管理类信托风险缓释机制 461
四、信托行业风险缓释机制的现状 461
(一)信托净资本管理机制 461
(二)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 462
(三)股权整合与资产置换机制 463
(四)风险缓释机制存在的问题 463
五、其他行业风险缓释机制借鉴 464
(一)商业银行风险缓释机制借鉴 464
(二)金融领域风险缓释机制借鉴 469
六、信托公司风险缓释机制构建 472
(一)信托公司信用风险缓释安排 472
(二)信托公司操作风险缓释安排 473
(三)信托公司市场风险缓释安排 475
(四)信托公司舆情风险缓释安排 475
(五)信托公司流动性风险缓释安排 476
第二节 信托业务开发创新的路径 477
一、信托业务品种标准化分析 477
(一)依信托财产类型分类 477
(二)依委托人人数的分类 478
(三)依受托人职责的分类 478
(四)依财产运用方式分类 479
(五)依财产运用领域分类 480
二、具有监管意义的信托业务分析 481
(一)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 481
(二)股指期货投资信托业务 482
(三)受托境外理财业务分析 482
(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项目 483
(五)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483
(六)企业年金业务分析 484
三、创新型信托业务品种分析 486
(一)基金化信托产品 488
(二)结构化信托产品 488
(三)夹层融资信托产品 488
(四)伞形信托 488
(五)链式信托 488
(六)资产收益权信托产品 489
(七)私募阳光化信托 489
(八)TOT/TOF信托 490
(九)有限合伙+信托 490
第三节 信托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491
一、信托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491
(一)信托业有利因素分析 491
(二)信托业不利因素分析 491
二、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战略 491
(一)宏观层面的发展战略 491
(二)行业层面的发展战略 493
(三)公司层面的发展战略 495
三、信托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498
(一)信托公司面临的挑战分析 498
(二)信托公司发展的新兴领域 499
(三)信托公司的发展机会分析 501
(四)信托业未来业务方向分析 501
(五)信托行业的转型路径分析 503
(六)信托业发展前景展望分析 506
四、信托公司的发展建议 507
(一)私人财富管理信托公司 507
(二)专业金融信托服务机构 507
(三)以投资为主的信托公司 507
(四)综合性的信托公司 508
(五)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508
1、报告版权为中经未来公司(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所有,报告由中经未来公司(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发行部负责寄送和售后咨询服务。我公司对所有研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我公司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报告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部联系。
2、报告有偿提供给限定客户,应限于客户内部使用,仅供客户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参考。如客户引用报告内容进行对外使用,所产生的误解和诉讼由客户自行负责,本单位不承担责任。
3、报告仅限于客户内部使用,如将来用作商业或其他用途,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以任何异于本报告原样之装订或包装形式将本报告出借、转售、出租、或在网上发布。凡购买本报告者均受本条款及本报告一切有关版权之条款约束。
4、如未获得本公司书面允许,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袭或翻印本报告任何部分之文字及图片,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担,同时本单位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中经未来公司(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的著作权,中经未来公司(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报告的所有图片、表格及文字内容的版权归中经未来公司(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所有。其中,部分图表在标注有数据来源的情况下,版权归属原数据所有公司。
6、凡有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必须立即停止侵权并对其因侵权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和相应赔偿。否则我们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