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研究报告网!
客服热线:14775455454    在线QQ:371962399
国有资产证券化问题与改革完善
时间 : 2016-11-18 09:17:19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内涵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作为一项金融工具对世界金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各国主流融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新型融资过程和手段,资产证券化主要通过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可预见未来收入的资产或者负债转化成可市场化与流动化的有价证券形式对外发行,具体包括现金资产、实体资产、信贷资产和证券资产的四种证券化形式。


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资产证券化对于国有资本的发展有以下五个益处:一、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资本的联合,促进规模性扩张,并且可以促进信用制度的发展;二、通过资产证券化同时也可以将流动较低的资产,如:房产、银行贷款、应收账款等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可交易证券,使资本富有良好的流动性;三、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四、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五、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的推动资本社会化进程,促进财富分配的社会化,促进市场对企业的评价机制,推动公司治理的变动。


满足证券化的资产需要一些必要的条件。根据国内外研究,这些条件基本包括:可理解的信用特征;明确界定的支付模式或可预测的现金流量;平均偿还期至少为1年;拖欠率和违约率低;完全分期摊还;多样化的借款者;清算值高。满足上述条件的资产可以带来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是资产证券化拥有良好收益的前提。我们对国有资产证券化进行选择时,也应该以这些条件来进行比较衡量。


二、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中都处于一个相对成熟阶段,我国进入资产证券化的脚步比较慢,相对处于一个落后阶段,尤其是在国有资产证券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理论研究。


(一)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现状


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初次探索是在1992年的海南三亚,当时发行过房地产投资证券,但是受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法律和其他社会环境,未能取得预想效果。1997年3月2日,李鹏总理在八届五次人大会议报告中对近年来国企参与证券市场中的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并为今后国有企业在多渠道增资减债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措施。他在报告中指出,"要选择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近年来,央行发布《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国家关于《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了"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意见。2005年3月21日央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按揭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有资产管理、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15年6月,已有20个省市出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的目标,初步估计,未来五年将有2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


(二)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国有产权界定不清,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我国国有资产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模糊,机制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在很多地方存在缺位,虽然国家设立了国资委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再由它来选拔经营者,但是也造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政企不分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家设立国资委来履行出资人的行为,维护所有者的权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指导和监督,但是由于国资委是政府下的一个职能部门,政府通过作用于国资委对企业进行干预,使得政企并未真正做到分开。同时,政企不分,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管理,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造成信息披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转移国有资产、内幕交易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未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也使得国有资产运作经营不够透明规范,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此外,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不明确,也导致政府成为企业逃避监管的避难所。


资产证券化路径中存在的缺陷。证券市场发展滞后。我国践行资产证券化的脚步相对较晚,一些针对资产证券化的机制体制还不够健全。相较于资产证券化已经比较成熟的美国,我国资产证券化结构简单,且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资产池里只包括一个人的基础资产、资产种类单一。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必然影响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接受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缺乏专业的针对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资产证券化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程序复杂的融资工具,目前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制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准则,使得主管部门很难对证券化业务实行有效的监控。由于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的创新,传统的会计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因此,迫切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


三、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推进的建议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新型融资手段虽然可以为国有资本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盲目推行资产证券化不仅很难达到资产证券化的预期目标,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危机,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新风险将使银行业出现新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现阶段,我国相关机构应该致力于为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最终能在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相关部门应该从现在起就着手构筑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法律框架并研究制订有关的法规,除了基础性法规外,还需要专业性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健康运转。


加强税收和会计制度建设。在资产证券化实施的过程中,应首先对税收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明确规定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需要进行征税的具体内容。其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应该避免因企业会计对资产证券化的处理不够成熟而产生问题。


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对公司股权结构进行必要调整,消除"内部人控制"产生的体制性原因。其次,进一步强化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必须提高监事会的权威性,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职责和权限。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承担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进行财务审计、监控"内部人控制"等职能。


(二)拓宽资产证券化道路


按照当前国有资产证券化改革的推进,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主题发掘时,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思考,其一是国资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其二是国资控股公司主业资产上市;其三是跨集团资产置换、借壳上市。首先是整体上市,对于主营业务单一的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证券化发展最明确方向。从现行实践的情况看,集团整体上市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在集团层面剥离非经营性以及不良资产,第二步实现集团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其次,分拆上市。分拆上市具有"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效果,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通过分拆,使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资本来源将不再仅限于母公司这一渠道,即不再完全依赖母公司其他业务的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唯一支持。最后,跨集团资产置换以及借壳。主要是针对缺少上市平台的国企集团,主要通过两种运作方式,一是无上市平台集团公司向拥有多个上市平台的集团公司借壳上市;二是首先在国资委层面将集团公司进行合并,再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


综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资产证券化为我国的国有资本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效缓解国有企业的负债压力。因而,在不盲目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前提下,我国应该完善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基础建设,拓宽证券化道路,致力于提升我国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郑荣荣)

关键词 :
分享到: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阅读推荐
研究报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研究报告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 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研究报告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 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
相关事宜请联系:QQ 371962399    邮箱:cefuture@vip.163.com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