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望眼欲穿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终于在几度“爽约”之后,于2月18日公之于众。
这片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覆盖约7000万人的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今,它将再度开启一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框架下的融合试验。
根据这份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而《纲要》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分工协作进行“顶层设计”。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的话来说,“这个规划极大地尊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差异化分工定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纲要》全文发现:从提及频率来看,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可见一斑: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与此同时,珠海也被委以重任,共被提及20次。此外,佛山被提及9次,惠州6次,东莞8次,中山9次,江门7次,肇庆5次。
从这一数据也可看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湾区内的大小城市,都将在这份“总纲”指导下,展开金融开放、交通规划、产业布局等工作。那么,11座城市将如何担当重任,又将如何改变大湾区城市格局?
四大中心城市《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四大中心城市中,香港排在首位: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责任重大。香港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短板也很明显,即成果商业化能力不足。为此,《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香港金融服务功能,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此外,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将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
澳门: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紧随香港之后,澳门在《纲要》中也屡屡被点名,达90次之多。
澳门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由于体量过小,经济总量并不突出。而且,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旅游业和博-彩业。以2017年数据为例,澳门GDP为3102亿元人民币,其中博-彩业就占据半壁江山,达到49.1%。
为此,《纲要》对澳门也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定位:
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产业布局方面,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广州: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地位自然不容小觑。
根据《纲要》,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方面,《纲要》重点提及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及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其中广州独占两席。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纲要》透露,将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而在上月公布的《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也有“规划研究广州第二机场”的表述。
此外,《纲要》还提出,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深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要扮演的角色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纲要》提到,不但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还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
此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上,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重要节点城市,《纲要》还提到,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珠海: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连通的城市。根据《纲要》,珠海还将增强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此外,还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与澳门隔江相望的珠海横琴岛,占尽地利。《纲要》将“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作为单独一章列出,其中重点提及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重大平台开发建设。例如,将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统筹研究旅客往来横琴和澳门的便利措施,允许澳门旅游从业人员到横琴提供相关服务。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优化产业布局,《纲要》提出,要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珠三角九市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比如,《纲要》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
佛山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发挥广州-佛山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惠州:探索开通海上旅游航线
《纲要》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惠州作为为广东海洋大市之一,西邻大鹏湾,西南邻香港,东与红海湾相接,南连广阔的南海。此次《纲要》提及,将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此外,还将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5.410,0.18, 3.44%)生产供应基地。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东莞也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城市,《纲要》提到,要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提出,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东莞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合作平台,具体而言,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中山:深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
《纲要》提到,要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具体到中山,作为孙中山的故乡,文件中提到将支持其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珠海、江门、中山同处珠江西岸,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广东城市相比,与澳门地理位置最接近。《纲要》提到,将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
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此次《纲要》中提及,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纲要》还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肇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纲要》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将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具体到肇庆,《纲要》提出,将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
同时,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上一篇: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
下一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